邯郸魏县总工会组建劳模专家服务团,破解种植和养殖技术难题,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劳模为农民增收致富“添翼”
河工新闻网讯(孙广军 陈军辉)9月13日,魏县付平种植专业合作社主任朱付平,看着一箱箱魏县鸭梨被装上水果批发商的拖挂车,他喃喃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郭劳模功不可没。”
朱付平所说的郭劳模叫郭延凯,是魏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邯郸市劳动模范。据了解,魏县种植鸭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天津鸭梨”最早就源于魏县。2013年,朱付平牵头组建了付平种植专业合作社,涵盖了316户1500亩土地。当时,村民种植鸭梨还是按照传统的种植、管理方法,不仅产量低,鸭梨的口味和品相也不尽如人意,严重影响了销售。因此县总工会组织的劳模志愿服务队队员郭延凯担当起了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顾问。
从此,郭延凯经常到梨园向种植户讲解梨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节水灌溉、授粉、套袋等技术。经过他的科学指导,付平种植专业合作社也由最高亩产4000斤鸭梨,达到了亩产7000余斤鸭梨,还先后获得省林业厅举办的“京津冀名优果品擂台赛”金奖和“京津冀果品争霸赛”梨王等称号。用郭延凯的话说:“作为劳模和林业专家,为农民增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了解,魏县总工会为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组织近20名农业、林业、畜牧等行业的各级技术专家型劳动模范,组成劳模专家服务团送技术进田间到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帮扶活动,帮助农民破解种植、养殖技术难题。县总工会牵头成立了劳模专家服务团送技术进村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总工会根据当地农民在种植和养殖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需求,本着“缺什么、学什么”原则,有针对性地组织劳模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帮扶,并建立长期的定向帮扶机制。
北皋镇苗村农民冯章勇,是劳模专家服务团技术帮扶的直接受益者。冯章勇原在北京打工,后看到村民靠种植食用菌发家致富。他经和家人商议,回到老家在院堡镇食用菌园区搞起了食用菌种植。“起初因没技术,他先是搞起了四个食用菌大棚,在全国劳动模范、食用菌技术专家苗银德的帮扶下,我的食用菌大棚达到了12个。”冯章勇介绍说,除去成本,每年能有十几万元的经济收入,比在外打工可强多了。
据了解,苗银德当选劳模以来,以没有资金建棚我支持、没有技术我帮忙的精神,短短几年时间,就使园区种植规模发展到1300亩,建设食用菌大棚1100个,年产鲜菌菇10000吨, 优质菌种2500吨,拉动就业1500余人,一个大棚一年净增收2万元以上。